“运”育未来|探索廿余载,川沙中学贯彻“以体育人” 世界百事通
来源: 文汇
2023-05-08 06:36:23

从2000年起探索“混龄教学”改革,为此后体育专项化教学奠定扎实基础;每周活动课开展田径分项赛,每年比赛场次达500余场;拓展课开设田径裁判班,培养学生裁判员……多年来坚持的田径“教会、勤练、常赛”模式,让川沙中学在上海校园田径界中享有声誉。在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中,川沙中学在田径项目上斩获五枚金牌、两枚银牌与三枚铜牌,这份成绩的背后是二十余载的坚持与探索。

混龄教育为专项化改革奠定基础

(相关资料图)

在川沙中学足球场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高二学生正带领高一学弟学妹们进行攻防演练,两人一组为最小教学单位,老师对他们的表现进行“捆绑评定”——这源于2000年川沙中学在全市率先尝试的跨年级“混龄教学”体育教学改革,即打破年级和班级限制,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以所选项目为类别进行编班授课。

川沙中学体育教研组副组长黄程认为。由于打破了年级与班级的界限,“混龄教学”,不仅兼顾专项水平进行分层教学,为专项技能突出的同学提供了更高的自主活动平台,还成为选拔校运动队人才的平台。而当下一学年低年级学生升格为高年级学生后带教新“徒弟”,传帮带的作用就变得十分突出,学生的体育课也变得更加自主。

23年前开启的“混龄教学”为川沙中学在此后的高中专项化体育教学改革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12年,上海在17所高中率先推行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川沙中学正是试点校之一。学校开设了足球、篮球、健美操、武术、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田径等八门体育专项课程。除所选体育专项外,每位学生每周依然需上一节40分钟的田径通识教育课。黄程表示,如此安排是因为田径是各项运动教学的基础。

川沙中学田径队目前有22人,除少数体育特招生外,校队每年通过田径通识教育课招募热爱田径的潜力苗子。黄程透露,校田径队不仅承担着为学校争金夺银的任务,也欢迎每一位热爱田径的普通学生,“我们有部分学生就是单纯喜欢长跑,想参加马拉松赛事,我们也欢迎他们和我们校队一起训练。”此外,每周五下午体育活动课上开展的田径分项赛,成为学生体验比赛氛围、展示自我才华的绝佳机会。

体育核心素养落实到所有学生身上

走进川沙中学体育馆,游泳馆、乒乓馆、羽毛球馆、健美操房等各类运动场馆一应俱全,跑步机、椭圆机、划船器、动感单车等器材也应有尽有,俨然成为“校园内的健身房”。

与川沙中学齐全的体育硬件设施同步的是学校创造出的浓厚体育氛围。陆婵表示,“我们对体育不仅舍得投入资金,也舍得投入时间。”校运动会在川沙中学享有“高规格待遇”。从2008年起,川中将原本每年一次的运动会扩充为两次,其中为期两天的秋季运动会开展个人项目角逐,夏季运动会则为趣味性团体项目的比拼。与此同时,学校每年举办各项体育比赛活动场次达500余场,参加人次超过9000人次。从川沙中学毕业的学生都能掌握一到两项体育专业技能,很多人如今已成为大学里体育社团的主力成员。

操场边佩戴着裁判证的学生正忙着校对秒表、检查记录册……在川沙中学的运动会上,九成裁判工作由普通学生承担。学生们能胜任裁判,得益于自川沙中学开展田径通识教育的另一大举措——学校在每周五选修课中开设田径裁判选修课。陆婵认为,学生担任裁判不仅提升同学们的参与感,也提升了全员的体育核心素养,“体育天赋因人而异,但体育活动参与度可以通过一些手段调度。体育的核心素养需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

当体育核心素养落实到所有学生身上,体育也因此成为川沙中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抓手。陆婵表示,川沙中学始终秉承着“体育是最大的德育”的育人理念。 “曾经的我只是普通学生……作为‘炮灰’看着别人戴上奖牌。曾经的我会因为自己的不突出而自卑而难过。这块奖牌是对我自己的肯定,也说明了人人有潜力。”这是高二学生王陈晔懿在校运动会跳绳比赛获得第三名后发表在社交媒体上的感想。陆婵看到后深受鼓舞,“这是对川中多年来以体育人的肯定。体育与学习之间相互促进的作用不应被忽视。”

作者:吴雨伦

编辑:谷苗

责任编辑:沈雷

关键词:

下一篇: 静的意思是什么_静的意思
上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